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犹如早春二月的暖阳,驱散了经济复苏路上的寒意。“不能变,也不会变”的承诺,让无数民营企业家心头一热,这是党和国家给民营经济吃下的“定心丸”,更是新时代奋斗者接续奔跑的“发令枪”。
制度护航,种好安心树。“政策不会变”五个字,字字千钧。改革开放45年来,民营经济从“允许存在”到“重要组成部分”,再到如今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每一步都是对民企力量的制度回应。就像当年年广久卖瓜子不再担心“割尾巴”,今天的创业者同样能在5G通信、新能源等新赛道放手一搏。宁德时代拿下全球动力电池36%份额、大疆无人机占据全球70%市场,这些“中国名片”都在证明:有制度撑腰,民企就能长成参天大树。
机遇在前,点燃创新火。座谈会上“大显身手正当其时”的期许,背后是时代赋予的黄金机遇。乡村振兴催生万亿级下沉市场,专精特新企业迎来政策“红包雨”,绿色转型打开低碳经济新蓝海。在浙江义乌,95后创业者把传统织带“玩”成国潮爆款;在安徽合肥,“量子大街”集聚的民企正冲击科技最前沿。但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就像华为顶住压力研发出鸿蒙系统,比亚迪用刀片电池打破技术垄断,真正的强者,总能在危机中淬炼出硬核实力。
情怀扎根,共绘同心圆。“先富带后富”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当年张謇兴办纱厂不忘建学校、修公路,今天的曹德旺捐资百亿建大学,刘永好带领新希望助力千万农民增收,都在续写着中国企业家特有的家国情怀。在甘肃定西,民企建的扶贫车间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企业用技术赋能传统制造业升级。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企业的发展刻度,只有对准共同富裕的坐标轴,才能写出打动人心的时代篇章。
回首来时路,民营经济用坚持不懈的精神闯出一片天;展望新征程,“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号角更加嘹亮。从“鸡毛换糖”到“数字出海”,从“贴牌代工”到“中国智造”,变的是发展方式,不变的是奋斗底色。正如座谈会上那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不是宏大叙事,而是每个企业生产线上的精益求精、每个创业者办公室里的深夜灯火。当政策春风遇上实干热土,当个人梦想融入国家蓝图,民营经济这艘巨轮,必将在信心的灯塔指引下,驶向更加壮阔的星辰大海!(上埠镇刘微鑫、萍乡学院熊嘉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