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新闻网

向形式主义亮剑需刮骨疗毒,以案促治夯实基层减负根基

2025-03-28 09:02 来源:商务中国网

  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与中央纪委办公厅联合通报的三起典型案例,直指基层治理中“重痕不重绩”的沉疴积弊。此举既是对形式主义新变种的精准打击,也为党员干部校准政绩坐标提供了鲜活教材。作为新时代预备党员,尤需以案为镜,深挖病灶根源,探寻治本之策。

  一、典型案例剖析:形式主义隐形变异的三重症结

  1. 民生工程异化为“政绩盆景”

  某省清徐县在推进5.9亿元民生项目过程中,擅自挪用逾千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办公楼仿古装饰及景观雕塑建设。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操作,折射出部分干部将公共财政资金视为个人政绩筹码的扭曲心态,更暴露出重大项目监管存在盲区。

  2. 奢侈建设暴露发展观偏差

  西南某省会城区斥资12亿元打造对外交流中心,其会议场馆单位面积装修成本突破5000元大关,进口建材与手工地毯等奢华配置,与党中央“厉行节约”要求背道而驰。这种将“国际化”等同于铺张浪费的认知错位,本质是扭曲政绩观催生的畸形产物。

  3. 虚假整改凸显制度执行力短板

  某西南地级市在耕地保护问题被多次通报后,仍违规新建景观项目造成二次占地。这种“通报即整改、风过又回潮”的顽疾,暴露出压力传导层层递减、整改评估流于形式的制度性缺陷,警示运动式治理难以根除形式主义。

  二、深层动因透视:思想与机制的双重缺失

  通报揭示的突出问题,根源在于价值坐标偏移、制度约束疲软、监督问责虚化的恶性循环:

  宗旨意识淡化:将“为民服务”异化为“邀功媚上”,热衷短平快显绩工程;

  决策机制失范:项目审批存在“搭便车”现象,资金使用缺乏刚性约束;

  惩戒威慑不足:对屡查屡犯问题追责力度偏弱,未能形成有效震慑。

  三、综合治理路径:破立并举构建长效机制

  1. 思想引领树正导向

  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教育,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核心指标。通过沉浸式主题教育,破除“材料政绩”、“数字政绩”思维定式,培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担当精神。

  2. 制度创新强化约束

  建立重大工程“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完善财政资金“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基层减负动态监测平台,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资金流向可追溯,从源头上遏制形象工程。

  3. 立体监督提升效能

  对顶风违纪行为实施“一案双查”,既追究当事人责任,也倒查领导决策过失。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运用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开展整改“回头看”,破除“文件落实”怪圈。如通报强调,需通过制度重构实现“查处一案、规范一域”的治理效果。

  四、以自我革命精神破除顽瘴痼疾

  形式主义是侵蚀党的执政根基的“慢性毒瘤”。此次通报既是警钟长鸣,更是治本宣言。作为预备党员,我们当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检视自身,将通报案例转化为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始终恪守“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的初心,用真抓实干拆解形式主义“花架子”,让基层减负从纸面承诺转化为群众真切获得感。唯有如此,方能在新时代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上埠镇肖彬、萍乡学院付文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