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党员教育管理与作用发挥指明方向,强调其重要性。党员作为党组织的关键细胞,关乎党的活力与战斗力。组织部门应充分发挥“党员之家”职能,从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及作用发挥等方面精准发力,全方位锻造先锋队伍,为党的事业筑牢根基。
以“标准”为基,严把“入口关卡”,书写“质量过硬、结构优化”的“发展卷”。党员队伍建设是关乎党肌体健康的生命工程。要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构建“全周期培育-全维度筛查-全链条净化”的党员质量管控体系。在源头培育上,实施“红色基因培优计划”,聚焦产业链、创新链、治理链三大主战场,建立产业工匠、乡村振兴骨干、科创领军者等六类先锋人才库,通过“理论熔铸+实践淬炼”双轨培养机制强化政治历练。在政治审查环节,创新“三维筛查法”,运用大数据比对建立政治忠诚度评估模型,构建党支部溯源核查、组织部门交叉联审、群众监督评议的立体审查机制,从严落实发展对象政治体检“一票否决制”。同步建立党员队伍动态净化机制,对思想滑坡、行为失范的党员实施“红黄牌”预警,形成“教育转化-组织处置-跟踪帮扶”的闭环管理体系,确保党的细胞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以“教育”为翼,强化“思想武装”,书写“信念坚定、素质优良”的“管理卷”。党员教育管理是提升党员队伍素质的关键环节。要构建全面、系统、长期的党员管理机制,激发党员活力。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类设置创新理论、党性教育、能力培训和知识更新等模块化课程体系,依托党校、红色教育基地等构建培训阵地体系,同时打造“移动课堂”、“指尖课堂”,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形成全面覆盖的培训矩阵。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等制度,每月推送学习与活动清单,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开展流动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实施聚心、向心、暖心工程,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完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制度,颁发“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开通党员诉求信箱,增强党员的荣誉感与归属感。
以“实践”为要,搭建“担当平台”,书写“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的“作为卷”。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需在实践中彰显。要构筑党员先锋作用发挥的立体化矩阵,要聚焦实战实效构建党员教育管理体系,将政治引领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创新岗位建功载体,针对在职党员推行“项目攻坚+专业赋能”双培养机制,对无职党员实施“网格包联+技能认证”管理模式,通过佩戴党员徽章、公示服务清单、签订履职承诺等方式,推动履职可视化。深化“双报到”机制内涵,将服务触角延伸至产业振兴、民生服务、社区营造等前沿阵地。构建“平战结合”动态响应体系,依托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打造“先锋指数”管理模块,组建专业化党员应急攻坚队,在防灾减灾、疫情防控、抢险救援等重大考验中锻造党员突击力量。(上埠镇匡怡丹、萍乡学院胡巧芳)